與七夕結合的活動

乞巧節 魁星會

乞巧節

.古代活動

pink03_next.gif回最上面

台灣府志:『人家女兒、羅瓜果、線針於中庭,為乞巧會』。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的習俗」。[1]
        乞巧會是府城婦女於七夕夜的傳統活動。婦女們會在月下設香案,備針線、花生、瓜果、凸粉、胭脂之類祭拜織女及牛郎星。祭畢向月引線穿針,若能穿進去,表示以後會有好手藝;活動結束後,拋凸粉會像天空,讓粉落在自己的臉上,象徵以後會有好美貌。 另外,由於台南府城夙以刺繡聞名,婦女皆專女紅,又有在七夕夜又有另外一習俗,即放清水一盆曝曬大太陽底下,讓水漸漸熱膨脹而產生表面張力,並交針放在水中,觀看盆子內針的陰影,如果陰影呈現雲彩、花鳥、剪刀等型態,謂之得「巧」,象徵婦女有好手藝;反之,如果陰影呈現出槌子、鐵絲,則謂之得「拙」,象徵婦女手藝有待加強。

現代活動

    開隆宮在每年七夕也舉辦「乞巧節」,廟方準備七枝麻袋針及線,讓少女穿穿看,穿過表示以後會好手藝,會持家。另外,還舉辦「穿針引線」活動,只要在二分鐘類穿過十支針,就獲贈「魁星筆」。  

 

 兒童心得

 報告人:陳宇恬

原來七月七日是七娘媽的生日,也是七夕情人節,又是「乞巧節」。乞巧節是相傳拜織女,會有一雙靈巧的手,像織女一樣,會做許多巧事。所以古代有女兒的人家都會在七夕夜向織女乞求,賜給一雙靈巧的手。得知七夕夜的少女,都會在庭院比賽穿針的遊戲。由於古時晚上沒有燈光,因此,看誰穿針的速度越快,表示手最巧。現在開隆宮在乞巧節有舉辦穿針活動,善用的並不是織布的針,而是麻袋針,因為麻袋針洞較大,我們才穿得過去啦!幸好,我們不是生在古代,真幸福。               

 

報告人:林文璟

在七夕夜時,聽說拜七娘媽(織女)能有織布好手藝,不過,那是以前的事,,像我媽媽沒有拜織女。因為我媽以前就會自己做手工藝,而且又對手工有興趣,所以我媽才會有那麼好的作品,請大家欣賞我媽的作品。

魁星會

古代活動
 「台灣縣志」記載:「七月七日,是日為魁星誕辰。是夜,各塾 競鳩資備祭品以祭,間亦有演戲者,歡飲竟夕,村塾尤甚,更有屠犬以祀者」。從此古文獻中,可知魁星誕辰的祭典非常隆重,很多私塾的讀書人為求功名,不惜籌資金來舉辦,甚至有殺狗肉來吃的。 到了後來,魁星會演變為舊時文人雅士相邀以赴的盛會,連雅堂在撰寫《台灣通史》時就曾經記載說:「士人供祀魁星,祭以羊首,上加紅蟳,謂之解元。值東者持歸告兆,以羊有角為解,而蟳形若元字也。」其中解元的意思是科舉時代鄉試的第一名,可見古代魁星會的遊戲,是以諧音物的取得,作為「中解元」象徵之物。這種遊戲到了府城便衍生成另外一項為求取功名的助興遊戲。即讀書人會準備桂圓、榛子、花生三種成圓形或橢圓形可食用的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以一人手握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隨它自行滾動,某種乾果滾到某人面前停止下來,某人為狀元、榜眼或探花。這樣吃喝玩樂,一直玩到大家都獲取功名才盡興。辦一場特別的魁星會活動,祈求考運亨通。

魁星介紹
    魁星相傳為文運之神,按魁星為北斗第一星,乃因魁有首選、第一之意,為士子所好,有魁與奎音近,遂以魁星作為奎星之俗稱,事實上魁星與奎星各有所屬,魁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掌文章。七夕初七為魁星誕辰。  

  .現代活動

開隆宮舉辦在廟前「擲茭杯」求學業的活動。讓有意求得「魁星筆」來保佑頭腦狀狀,中狀元。 另外,還舉辦穿狀元服「出狀元」活動。此活動結合「出鳥母宮」成人禮活動,以鑽過桌腳繞三圈,表示「出狀元」及「行行出狀元之意」。  

 

 兒童狀元

報告人:吳函砡

91年1221年到開隆宮做採訪,有機會穿上狀元服,真是高興。想想以前的人是因為考上狀元,才能穿上狀元服,甚至遊街,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開隆宮也拜魁星爺,而魁星爺相傳是文運之神,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由於主掌文章,所以要考試的人都會拜魁星。魁星爺的誕辰也是七月七日,開隆宮也舉辦「出狀元」的活動,只要穿上狀元服鑽過桌下,就能「出狀元」。 很可惜,我今天穿上狀元服,但卻沒機會鑽過六角桌(被台南市政府借走至總統府展示台南市地方文化),真是可惜!

報告人:陳宇恬

穿狀元服真有趣,不過若我能高一點,穿起來就會好看幾分。穿狀元服,有一個類似皮帶的東西,老師說,這個皮環要拿起來,這樣才有架勢。遂然只是一件狀元服,看在別人眼裡沒什麼,但它在我心中,可有很高的地位,,讓我想起古代那些狀元那麼威風。希望我做十六歲時還能穿。



[1]本文摘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http://www.tainan520.com.tw/tainan/tainanPOST.ASP?M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