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科學中藥
科學中藥特點
中醫用藥

何謂科學中藥TOP

所謂科學中藥是中藥配方顆粒劑,即把中藥飲片煎制濃縮成液體,再噴霧乾燥成細顆粒,分裝為小包裝。病人可根據處方定量配取各味中藥顆粒劑,自行混合沖水服用。這種方法相對方便衛生。

中藥過度煎煮,不但有效成分流失、變質,還會產生毒性物質,並使雜質過度溶出。特別像解表藥、易揮發的藥頭汁煎15分鐘,二汁煎10分鐘就夠了;目前很多的代煎藥是用煎藥機煮的,煎藥機就像個壓力鍋,溫度至少在120度,也有一定的壓力,煎藥時間也有25-30分鐘。足以保證煎藥品質。

有些人把生中藥飲片直接粉碎成粗末,裝入膠囊直接服用,並不恰當。首先有些飲片質地堅硬,有的甚至是礦物質。如此難以吸收,無法發揮其治療效果。而且這種膠囊服用量比較大,如此長期服用,會傷胃。即使把生中藥粉末裝入膠囊,直接服用還有一個用藥安全衛生的問題,中藥飲片由於是生的,因此多少有細菌,粉碎後是否消毒殺菌仍有疑問;而且裝入膠囊,無法觀察到內容物是否變質。


科學中藥特點TOP

科學中藥優點是品質穩定,安全衛生,日常三餐服用簡便,適合於病症單純及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使用,也方便於小孩服用。

科學中藥缺點是產品必須嚴格遵照古方所載藥物組成,不得隨意加減,因而不能像「煎湯劑」那樣可靈活視病情演變而酌量增減藥物,以提高療效。不過現在有一些高明的中醫師,通常會再添購多種單味方成品,依病情加減混合給病患服用。


中醫用藥TOP

科學中藥應正名為濃縮中藥粉,原因有二:

中醫用藥講的是膏、湯、丸、散<藥粉、藥劑>,什麼病要用膏?什麼病要用湯劑?什麼病要用丸?什麼病要用散<即藥粉-今日的科學中藥>?膏、湯、丸、散所治之病各不相同,對病的療效各有其長處,乃先賢幾千年的累積經驗,不能拿膏劑來替代湯劑,亦不能拿散劑︵科學中藥︶來替代湯劑,否則療效會大打折扣,今日的科學中藥實際是誤導了大眾使用中醫藥的科學方向

中醫用藥處方,講究的是<君臣佐使>,每一處方中所用藥物的份量因人、因病、因時、因各種情況而有不同,今日科學卻將病患,不管病情如何而視同一規格化,實際是逼迫醫生謀殺部分病患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