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筆下的做十六歲

 

文學創作   作者簡介 作者著作 采風隊員訪談錄

文學創作

做十六歲              作者:藍淑貞

pink03_next.gif回最上面

做十六歲j

         自細漢 歹育飼  k
         阿母仔講
         七娘媽 上慈悲
         共阮契予伊做囝兒l
         一年一年大
         一冬一冬過
         阮也已經十六歲
         生做聰明面肉白
         阿母講 愛去感謝
         七娘媽的栽培
         米糕油飯 圓仔花
         甜芋 胭脂水粉攏褿m
         起一間足n的七娘媽亭卜乎座
         阿母拜了

         叫阮著雙跤o跪乎齊
         p過七娘媽亭q桌下
         阿母滿心歡喜
         輕聲講阮會使嫁
         見笑滿面皮
         阮想卜愛天頂的月
         拜託契母共阮揣r       

  1998815 19986 台灣日報副刊

藍老師教兒童學台語

藍老師示範吟唱做十六歲

        
註:

j舊曆七月初七,七娘媽生日,這一天做十六歲是台南市禮俗上最重要的節日。 k歹育飼:常生病,不容易養育。
l契囝:就是華語的「乾兒子」這裡是指「乾女兒」。
m褿齊:齊備。
n:美也。
o跤:腳也。
p淪:從下面鑽過去。鑽過七娘媽亭和桌下,做十六歲的儀式才算完成,表示已經長大了。
q:和。
r揣:尋找。
          

作者簡介 [1]

    出生於屏東里港鄉

    台南師範學校畢業

    高雄師範大學畢業

    台南高商老師

    鄉城讀書會第三任會長

    菅芒花台語文學會第一任常務理事

    紅樹林台語推展協會會長

作者著作

    台灣囝仔歌-「金龜」(即將出版)

    台灣囝仔歌-「田嬰」(即將出版)

    台灣囝仔詩-「厝角鳥」(即將出版)

 

采風隊員訪談錄

小記者:陳宇恬
訪問人:藍淑真老師
時間:9214

今日我們來到金華社區,來拜訪藍淑真老師。老師,我是台南市中區進學國小的學生,陳宇恬,來訪問的目的是因為我們(做十六歲)網路的比賽,老師的詩寫的很好,想問老師(府城做十六歲習俗)的了解。
    首先老師先為我們唸她寫的(作十六歲)的詩,老師就開說她覺得做十六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全省這間開隆宮拜七娘媽是最早的,在台南生活環境不好,其實做十六歲中國的古禮裡面是有的,台灣有一本書寫成年禮是在男,女生結婚之前,由爸爸幫兒子帶帽子,告訴他做人的道理,女生是叫一位有福氣的人幫她把頭髮梳起,再由媽媽教女生和做人家妻子的道理,其實成年禮在台南做十六歲,男,女都在十六歲,七娘媽是在顧小孩子,再十六歲以前都是由七娘媽來保護的,所以說小孩滿月後,父母就帶他()去七娘媽,拜她做契子,契女保佑七娘媽把她 照顧長大,這是一般成年禮的意義,在台南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是在那個七娘媽街那裡以前是五條街港口,那時小孩都去那裡做童工,領半薪,滿十六歲就能領全薪,她的全家人就會幫她(辦桌),代表小孩長大,成人了,很高興,所以「做十六歲」的意義很多。

以下就藍老師創造「做十六歲」的新詩內容加以訪問。

陳宇恬:為何要拜十六歲?
藍老師媽媽要照顧小孩不好照顧,身體較差,要拜神做契子,在詩中形容的小孩可能是不好照顧,找神做契子,比較好照顧,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如果家裡很窮,可能就沒有。
陳宇恬:為何七娘媽做契子?
藍老師:她是神,保佑他長大。
陳宇恬:為何要準備這些物品來拜?
藍老師:要是女性的神明,拜七娘媽都會準備米糕、紅龜、芋頭、七碗,一些菜之類,我只是簡單合詩,我特別寫女神祭品,因為七娘媽是女神,所以一般台灣拜女神都有姻脂、水粉。
陳宇恬:為何要鑽七娘媽亭和桌下?
藍老師:我們做成年禮完成,就是要穿過供桌,做十六歲一定要蓋紙房屋,要用竹子做,叫七娘媽亭,蓋的很漂亮,有的兩層,有的三層,表示做這間房子要給七娘媽住,表示尊敬,要鑽過後,才算完成這個儀式。
陳宇恬:為何做過十六歲才可以嫁人?
藍老師:表示你十六歲是大人了,我之前有說台灣的習俗中,20歲就成人了,20歲之前這個成年禮。陳宇恬:為什麼詩中「愛天頂的月」?
藍老師:女孩子到少女時,會有很多夢想,希望以後有一個白馬王子,所以天上的月星一一種比喻,指少女一種好高的期望,希望七娘媽可以幫自己完成。
陳宇恬:老師,您是台南人嗎?
藍老師:不是!是屏東。
陳宇恬:老師,你何時搬到台南?
藍老師:十二歲,國小畢業。
陳宇恬:您是否做過十六歲?
老師:我不是台南人,所以沒做十六歲。
陳宇恬:您有沒有做過?有沒有什麼印象?
藍老師:我是沒有做,看同學得到這麼多禮物很羨慕,因為自己不是台南人,所以錯失機會。
陳宇恬:您小時候有沒有聽過有關拜床母做十六歲的台語唸謠
藍老師:以前沒人寫,有沒有人寫是不知道,因為我沒看過,以前台語不流行,又禁止說,怎麼有人寫?沒有人在寫台語詩,後來有人在寫,80年代才開始有人寫,以前政治因素較多,沒人在寫。
陳宇恬:您覺得台南做十六歲風俗有何重要性?
藍老師:台南每年都在做十六歲,這是一個很好的風俗,覺得很有意義,做十六歲可以讓小孩知道我已經長大了,要有大人的責任,要了解父母的辛苦,然後你要了解你對社會有什麼責任,所以我覺得做十六歲很好,現在開始是台南市在做,到以後,各縣都有在做。

 

 


[1]藍淑貞,《思念-台語詩集》,台南市,宏文印刷所,2001年。